重阳节特别策划|致敬芳华 感恩有您
  • 编辑:
  • 发布时间: 2021-10-14
  • 来源:
  • 作者: 贾荟弘
 

老骥伏枥,岁月如歌弹指过。苍松傲雪,致敬芳华璀璨生。

 

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老职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美好时光。

 

一张老照片、一座老建筑、一个老物件的背后,都记录着老职工们的心路历程,见证了企业发展的喜人变化。
 

 

       在西江集团,有这样一群老职工,数十年如一日为企业的发展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翻开尘封的相册,一页页老照片勾起了退休职工孙桂英往日的奋斗回忆。她写了两首诗,寄语企业未来发展。

 

重阳节感怀

 

明月晚风凉,

春风哪最美?

航船红旗举,

西江誉神州。

 

港航颂

 

港航儿女把歌唱,

赞颂建党100年,

歌唱祖国歌唱党,

港航建设货运忙。

科学技术真厉害,

港航机械来竞争,

奉公克己为民愿,

幸福全靠党领导,

听党话跟党走,

不忘初心永向前!
 

 

       我的母亲李素云今年85岁,在她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一本已经泛黄的期刊——《大厂科技》。搬了很多次家,母亲都舍不得把它扔弃,她经常跟我说,作为这份期刊的一名编辑,有感情了。

 

       母亲说,《大厂科技》是1971年大厂矿务局(华锡集团前身)创办的一本季刊,连续办了二十多年。主要刊登国内外先进的采选矿技术和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这本期刊是大厂科技工作者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十分珍贵。

 

       岁月为证,在国家“六五”到“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华锡集团围绕铟锡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完成了33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我国铟锡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职工赵晓晖
 

 

 

       一场“老党员上党课”主题活动,汇集三代贵港码头人,抚今追昔,共话港事,展望未来。

 

      “老港人”回忆起过往艰苦奋斗的往事,精神抖擞、充满激情,他们感叹港口发展天翻地覆的变化,感谢党的领导和一同奋斗的港口人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作为青年一代港口人要赓续精神血脉,传承奋斗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谱写港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懈努力。
 


       北海市海角港区码头建设于20世纪50年代。1959年10月1日,北海港口装卸实现半机械化,拥有土吊机、车子和装货网络,并自力更生造驳船,迎接国庆十周年。

 

       2021年10月,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现年59岁的北海北港码头经营有限公司员工郭秀华,带领年轻的同事在充满年代感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海角码头大门口留影,讲述老港口从建千吨级小码头、装卸营运、抢运援越物资、沿海港口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防城港建港53周年,建港老同志们见证了防城港开港和实现亿吨港区发展的历程。

 

       “可以说没有‘广西3•22工程’就没有防城港,没有防城港就没有防城港市。”原港务局书记缪宽遂对防城港53年建港历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希望防城港建港人要传承好“爱国爱港、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广西3•22工程”精神,为防城港发展贡献力量。
 

 

       唐光东,1972年参加防城港建设的老职工,虽然已退休多年,但蓝色的港湾、艰难的岁月和渴望腾飞的宏伟蓝图,始终是他难以忘怀的情结。

 

       当年唐光东所在的自治区交通局第四工程队是自治区交通工程公司下属的路桥施工单位,因建设需要而转战防城港。他是班长、代理指导员,每天参加沉井灌注劳动便是他的全部,4年间,在他和工友们努力下,接连完成防城港两个双曲拱重力式万吨级泊位。而后,他选择留下参加新成立的防城港务局工程大队,继续参加港口建设。
 

 

我的父亲许炳忠,是北海码头光荣退休职工的一员。从我记事起,父亲的工作总是很繁忙,但对我的教导一刻也不曾落下。

 

当年父亲为了母亲和我,申请从大城市分配到当时还是个小城镇的北海,加入了北海码头大家庭,默默奉献了他的一辈子。

 

我的父亲引以为荣,时常跟我们提起,国家非常重视港口的发展,一个港口能带动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省份的发展,我们年轻一辈一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踏实奋斗、积极进取,为国家的发展、地方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职工许建翌
 

 

       一个陈旧的工具包、一本剪下的邮票,那是属于父辈的爱情故事。

 

       上世纪60-70年代,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个在偏远矿山起早贪黑工作的年轻人,每日辛劳工作后仍兴致勃勃地步行到两公里外的邮政局翻找远方妻子的来信。拿到信后一遍又一遍的阅读,脸上洋溢着无法形容的幸福。然后,他还把信封上的邮票小心翼翼的撕下来。这个男人就是我的父亲,华锡集团车河选厂退休职工黄汉龙。

 

       日积月累,信封上的邮票越攒越多,也成了父母爱情最甜蜜的回忆。

 

       大厂矿区,这座矿山不知抚育多少像爸爸一样的工人,和我们家这样长期两地分居的家庭,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撑起了一个个幸福的家。
 

   

       李燕春同志作为西江集团公司金融板块的元老,曾参与北港创投的组建工作,入行30年来,她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金融行业兢兢业业不懈耕耘,为公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通过“传、帮、带”带出来了一批后来的业务骨干。

 

       由于公司办公地点变动,2014年、2018年公司两次搬迁,时任办公室主任的李燕春为赶工期进度,让大家尽快用上新的办公场所,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始终坚持在现场把关,连女儿高考都顾不上,只好委托母亲和婆婆代为照顾。期间,她还多次与开发商和装修方争取,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租赁费用和装修费用;工程推进遇到难题时,她硬是把在柳州工作的工程师丈夫叫回南宁现场为施工出谋划策,保障了工程按时按质交付。

 

       退休后,她仍关心和关注公司发展,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资源,主动为公司各项工作牵线搭桥,为公司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难题。

 

也许你我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而正是这无数水珠聚集在一起才汇集成浩瀚的大海。

 

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接过企业发展的接力棒,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