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韩冰璇
- 发布时间: 2023-02-21
- 来源: 无
- 作者: 超级管理员

如何在千里之外轻点鼠标,瞬间启动重达上千吨的巨型人字门?
如何神机妙算,测出水情变化,合理安排船舶过闸?
这些问题,我港都会答。(骄傲脸)
捏~这些技术都放在“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群联合调度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里啦!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2022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这个项目成功入库了,下面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下它!
嗯!是时候展现船闸真正的技术啦!
该项目由北部湾港集团下属西江集团牵头完成,项目围绕调度一体化、通航高效化、管控协同化、服务精细化的目标,开展了船闸运行管理模式、多梯级多线船闸群联合调度技术、多梯级多线船闸群通航管控技术研究。
西江流域有大大小小的船闸几十个,要实现不同业主船闸的统一调度,相当于开别人家的“门”,这困难可不小。
项目书上都是精深的专业术语,口说无凭,我们不妨直接看看,这个项目能给西江上的船舶带来哪些改变。
更高效

以贵港至广东经典航线为例,船舶需通过桂平和长洲两级枢纽船闸。联合调度以及智能过闸实施后,不必花时间上岸报到,船舶在每个梯级的报闸时间可节省约1.5小时,单趟时间可缩短了8小时左右。
“技术流”跑出国际领先水平

▲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群
智能联合调度平台系统
项目研究人员林宁介绍,项目相当于是建立起一个“智能大脑”,统管西江流域各个梯级的主要船闸,通过科技赋能,把西江建成内河“水上高速公路”。
“智能大脑”统筹:建立了面向“一干三支”的联合优化排挡和多梯级多线船闸的联合调度模型,建立了船载智能报闸系统,构建了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群智能联合调度平台,实现了多源信息感知、交互、处理、智能报闸和集中即时调度。

“千里眼”监控:建立了船闸机电监控管控一体化、闸室多目标监测感知、船闸水工建筑物安全在线监测诊断预警等模型,创新了防人字门夹船与浮式系船柱智能感知和闭锁控制技术,实现了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群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北斗船舶系统
“北斗”赋能:“水上ETC”更智能,让船舶实现不停船报闸和缴费、一次报闸全线通过,造福了西江流域超过5400艘安装了船载北斗智能终端的船舶,船舶运力达到1270.92万吨,占西江流域经常过闸运力的91.87%。

▲水情预测系统
“大数据”加持:预测水情更准确,西江船闸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历史数据、当前水文值和未来的下泄流量中分析出未来6小时和12小时的水情趋势。目前准确率达到92%以上,有效提高了西江船闸联合调度的排挡效率。
安全“金钟罩”:在长洲船闸四号船闸应用闸室安全辅助系统,有效辅助预防船闸运行时发生船舶闸室越线、人字门夹船等不安全的情况。
经十余年研发,该项目共取得专利17项,编制标准2部,获得软件著作权30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9篇。
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突破了船闸机电一体化管控监控、闸室多目标监测感知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的系列创新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让“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项目主要技术
以科技创新之力强化北港自主创新本领,推进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依托项目成果,我们实现了多个“首次”:研发了全国首款内河船载北斗终端,创新了船闸集中管控安全新技术,构建西江流域“一干三支”12个梯级19座船闸的联合调度平台,调度跨越里程约1400 km。

▲上机位控制
首次实现我国内河多梯级、多线船闸群的“无人值守、少人应急”,极大的提高了船闸调度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促进了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技术规程》的出台。
2022年,通过智慧升级、优化保障,船闸货物通过量“企稳回升”,纳入流域联合调度船闸全年过货量3.4亿吨;长洲船闸,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成为全国“十佳明星船闸”。

通过科技示范工程,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标准化的步伐,本次项目得以成功入选成果库就是对北部湾港集团阶段性创新成果的认可。北部湾港集团持续推进重大科技研发,有效引导创新方向。目前,集团在港口生产发展、物流运输、工贸生产多个板块已实现北斗导航、5G等科技在行业全面应用,打造智慧港航,开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时代。
延伸阅读
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是交通运输部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交通运输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汇集和展示的平台。
入选该成果库的项目均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体现了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的先进水平。在2022年度成果库征集遴选工作中,共有6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