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北部湾港集团
- 发布时间: 2025-04-03
- 来源: 北部湾港集团
- 作者: 北部湾港集团
4月2日上午,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2号泊位迎来载重20.48万吨进口铝土矿的“中华伟业”轮顺利开展联检、商检和卸船作业,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正式启用运营。
防城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邱明宏,北部湾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胜友,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顺祥,北部湾港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马正国,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郝跃鹏,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罗真等领导嘉宾出席启用仪式。

北部湾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胜友在仪式上致辞,他说,集团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牢“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坚持“以港为荣、以港强产、以港兴城”,用实干推动了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正式启用运营。他感谢防城港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合作伙伴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北部湾港的发展,感谢海关、边检、海事、口岸办等单位对项目的鼎力帮助。刘胜友指出,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项目是北部湾港集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服务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务实之举,是各方深化政企合作、打造“四个一流”北部湾港的又一个重要成果。此次项目正式对外启用运营,将进一步提升北部湾港综合能力和智慧化水平,为临港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港口服务,助力防城港市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集团将牢固树立“效益领先、新质赋能、协同增效、现金为王、风险稳控”的经营理念,与各方携手共进,深化港航物流合作,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激发起实现千万标箱大港的激情斗志与干劲,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质增效,为建设交通强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企业力量。

北部湾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胜友致辞

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顺祥致辞



集团公司领导汪旭、彭绍萌、张树新、向红,集团总经理助理、相关部门及下属单位、股东单位、防城港市及口岸主管部门、海关、边检、海事、参建单位、柳钢、船东、船代负责同志以及赤沙码头员工代表等100余人共同出席仪式。
创造多项纪录
打造北部湾港新名片

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点工程,也是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的关键项目。该项目建设2个20万吨级泊位,水工结构按30万吨级建设,岸线总长830米,引桥长1500.18米,工程总概算投资50.68亿元。项目设计年通过能力1960万吨。两个泊位分别于2020年9月和12月开工建设,2025年2月21日通过一期工程竣工验收,2月28日获得港口经营许可证。
北部湾港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 “四个一流” 港口的重要嘱托,充分发挥码头建设管理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在中远海运、广西华昇等股东和防城港市的大力支持下,以“实干创优、高效推进”的工作作风,在项目推进中千方百计破难题,全力以赴抢进度,采取“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抓关键节点、攻坚加突破”等有力措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圆满完成建设任务。项目仅用18个月完成主体结构建设,较行业标准工期缩短20%,创下同类型码头建设效率新纪录。在口岸开放筹备工作,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得到口岸办、海关、边检、海事等单位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口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短期内完成建设,从对外开放预验收到正式验收仅用14天,收到批复同意启用仅3天,创造了广西区域码头口岸建设、对外开放及启用用时最快的纪录。
项目还荣获自治区建筑业绿色示范工程、广西建筑工程优质结构奖、平安工地建设典型示范、清廉工程等荣誉,也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个人。

科技赋能 创新引领
打造广西最大自动化干散货泊位

项目坚持科创赋能,智领未来。码头配备6台桥式抓斗卸船机,额定生产能力2500吨/小时,最大生产能力达3000吨/小时,是目前北部湾港能力最大、效率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卸船机,应用“铝土矿自动化卸船工艺” “卸船机AI仿生作业系统” 等多项关键技术,融合智能抑尘、智能消防、智能安防及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控,具有高效、环保、智能、安全等优势。码头创新性应用智能取制样、智慧商检、智能污水处理等系统,致力打造智慧、绿色港口;码头设备大型化与自动化、智能化高效融合,生产效率、环保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发挥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势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此次新启用的泊位可以集约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匹配散货船舶大型化趋势,有效压缩船舶待(离)泊时间,实现装卸效率与港口周转率的双提升,达到码头运营成本和客户物流成本双下降,形成“效率-成本-客源”的良性循环发展。项目常态化运营后将进一步强化北部湾港的国际枢纽海港地位,显著提升北部湾港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全面赋能临港产业,为广西华昇等腹地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助推冶金、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协同发展,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质增效和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注入新活力,助力北部湾港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