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增11个泊位!2025年北部湾港对外开放泊位数创历史新高
- 编辑: 北部湾港集团
- 发布时间: 2025-09-22
- 来源: 北部湾港集团
- 作者: 超级管理员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北部湾港迈向“千万标箱”国际大港的关键一年。北部湾港新增对外开放泊位达11个,创年度历史新高。这一重大突破,是北部湾港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步伐,是高水平打造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2025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对外启用
新增对外开放泊位11个 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
新增对外开放泊位11个 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
北部湾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四个一流”重要嘱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将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立足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战略定位,着力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通过能力。2025年北部湾港新增对外开放泊位11个: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2号、渔澫港区第五作业区513-516号以及北海港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1-2号及南1-3号,涵盖防城港、北海港两大港区,进一步增强了港口设施能级,织密了北部湾港面向全球的航线网络和物流通道,显著提升了港口服务国家大宗商品进出口、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更加强劲的港口支撑。
泊位的开放,是港口功能释放的前提,更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新增对外开放的11个泊位,普遍具备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特点,能够高效接卸集装箱、大宗散货、件杂货等多种货类。它们的投入使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北部湾港的整体通过能力,优化了港口功能布局,更有效缓解了外贸船舶压港待泊压力,显著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为腹地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团队协作推动港口能级跃升 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了赋能新增泊位的能力建设和推动加快泊位的开放进程,北部湾港集团旗下北部湾港股份工程建设管理团队下沉现场一线,积极主动协调沟通,与海关、边检、海事、口岸办等部门无缝衔接、高效协同,建设智能闸口和自动取制样等设施设备,研发建成智慧口岸管理系统、智慧夹杂物识别系统、智慧船舶卡口系统等一系列管控系统,优化口岸通关流程,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团队推动赤沙1-2号泊位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通过对外开放验收,并获得对外启用批复,创造了广西区域海港码头口岸开放验收用时最快纪录。
新增泊位的开放,为吸引更多国际班轮公司开辟新航线、加密现有航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腹地及RCEP区域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接入点,有效降低了区域综合物流成本,进一步优化了区域投资和贸易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5年以来,得益于新增对外开放泊位释放的产能,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今年1-8月,北部湾港(本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37亿吨,同比增长10.14%,其中集装箱累计完成640.56万标箱,同比增长10.12%。
站在“十四五”末,北部湾港(本港)已拥有生产性泊位91个,其中对外开放泊位达84个,总货物通过能力超4.5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突破1104万标箱。
以泊位开放为牵引,北部湾港集团还将持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和服务能级,不断加快完善物流体系,高标准推进平陆运河江海联运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通江达海、江海联动”,加强跨省通道布局和货源组织,全面提升物流效率与辐射能级。

未来,北部湾港集团将牢牢把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紧密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核心任务,持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北部湾港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加强劲的“北部湾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