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无
- 发布时间: 2020-09-16
- 来源: 无
- 作者: 蒋慧晶
天地因无私而大美,
资源因稀缺而珍贵。
有色金属是地球赐予人类文明的火种,
在青铜器时期发轫,
在现代科技中蓬勃。
稀有金属,以星火燎原之势,
服务于现代工业、军事、民生等各个领域。
南北优势互补
9月16日,依托北部湾港集团旗下华锡集团建设的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中心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华锡加快技术引领转型发展的一大力作,也是国家工程实验室实现南北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里程碑。下一步,北京中心将发挥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国家平台优势,实现人才聚集功能、影响力提升功能和科技创新功能,建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与聚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创新研究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葛世荣、副校长王家臣,华锡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尹鸿翔出席活动。
两个“唯一”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由华锡集团建设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国内唯一一个涉及铟锡行业的和唯一一个由企业独立承担建设任务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广西第三家国家工程实验室。
它承担着集中解决我国铟锡资源在采矿、选矿、冶炼、材料深加工和智慧矿山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肩负着形成和推广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提升中国铟锡产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支撑和引领有色金属行业实现跨越发展”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历经5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5月29日,国家工程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并达到优秀评级。实验室的建成,对突破矿山行业技术瓶颈,推动新材料产品研发及产业链延伸,促进铟锡资源健康发展及支撑我国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攻克技术壁垒
华锡集团具有得天独厚的铟锡矿产资源和完整的“探、采、选、冶、深加工”产业链,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锡多金属选矿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铟冶炼生产基地。
同时,华锡集团还拥有成熟的两级(国家级平台4个,自治区级平台5个)联动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到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的全过程,有效解决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的瓶颈。
在国家对稀缺资源高效利用的战略部署下,华锡集团以开放、合作、创新、服务的理念,联合国内外行业领先科研院所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致力于攻克铟锡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壁垒,让有限的铟锡资源更好地持续服务于时代。
按照实验室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要求,华锡集团创新“产学研用”机制,以华锡有色设计研究院为载体,设立了以地质、矿山、冶金等六个专业技术研究所组成铟锡资源工程技术研究所,设立了以新材料、检测两个专业技术研究所组成铟锡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建立了以铟锡行业中高端技术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华锡学院等,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高效的技术研发及人才培育体系,为实现铟锡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打造发展新格局
对于偏居华南一隅的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地理位置成了引进人才最大的掣肘。
北京中心实际上前移了科技、人才、创新“阵地”,犹如一个灵敏的信息雷达,直插国内科技、金融、市场发达地区腹地。下一步,实验室还将在上海、深圳、郑州布局研发中心,形成技术研发、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市场判断和产品销售的国内大循环发展路径。今年11月,实验室还将在加拿大多伦多成立研发中心,同步启动国际外循环,对标行业国际一流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全球前沿信息和动态。届时,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形成“双循环驱动,打造技术市场一体化平台体系”的新发展格局。
借助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个平台实现,华锡将赢来多元的发展空间和不可估量的增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