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无
- 发布时间: 2022-10-30
- 来源: 无
- 作者: 谢何婵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
这十年,西江内河航运发展迅速。一个个码头连点成线,一条条航道纵横交错,一座座电站船闸截流而起,水通货满,航道畅顺,大河奔涌,通江达海。
这十年,随着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沿江产业布局日臻完善,西江承载着“富民强桂”梦,成为广西内河最繁忙的水运干线,黄金水道流金淌银。
北部湾港集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奋起发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发西江、建设西江、保护西江。
今天,我们用一组不同“颜色”的图标展现北部湾港集团参与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画卷。

红旗报捷

打通西江碍航瓶颈,提升航道等级率先在全国开创“航电结合、以电促航”内河航运建设新模式。
绿波千里

率先在全流域通过渠化方式大幅度提升航道等级。
西江航运干线航道等级从改革开放前的100吨级六级航道标准提升到3000吨级一级航道标准,待西津二线船闸及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成后,3000吨级船舶可常年从南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区内河航道中最高等级的“水上高速公路”。
橙风破浪

目前共有内河水运企业超过300家,运输船舶7000多艘,运力达到1068万载重吨。
黄金水道

长洲船闸货运量从2007年的2518万吨增长到2021年1.52亿吨,实现过货量显著增长,两年累计超过三峡船闸。
10年来,北部湾港集团累计投资180.5亿元,建设8座船闸。待西津二线船闸建成后,集团公司所属的船闸单向总通过能力将提高到2.46亿吨。
筚路蓝缕

船舶平均吨位从2010年的800吨发展到2021年的超过2000吨。目前主力船型3000-4000吨,最大的船舶已经达到6360吨。
青山绿水

建成我国第一艘3000吨级清洁能源LNG动力示范船,目前共建成投运20艘LNG双燃料动力船,是我国首个一次性建成投运LNG船舶最多的企业。建成西江内河首座LNG加气站。
海纳白川

智慧西江信息化建设,建成“水上 ETC”,通航能力大幅提升。率先实现全流域多级多线多业主船闸的联合调度和集中控制,目前已有12个梯级17座船闸纳入统一管理联合调度。
北斗导航技术在内河的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安装“北斗智能终端” 船舶数量超过5000艘。地图上,北斗导航系统里的传播化身为一个一个白点,舳舻千里,奔腾入海。
固若金汤

西江集团维修的桂平二线船闸大修项目为广西首个船闸业主自主实施的3000吨级船闸大修项目。大胆试点建设水情预测系统,科学合理调度船舶过闸,大力推进多级多线梯级船闸调度模型优化研究,进一步提升船闸通航效率。
气势如虹

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北部湾港集团水电、光伏装机容量均排广西前列,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以“光伏+水电”为主要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23万千瓦,发展到2020年的11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38万千瓦,位居广西首位。
万紫千红

立足优势,推动产业沿江集聚,紫气东来。依托西江黄金水道的物流成本优势,一大批水泥、陶瓷、钢铁、建材、电力等大进大出的产业沿江布局。据统计,2020年西江流域“一干线三通道”沿江七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304.3亿元,占广西全区生产总值的 60%以上。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楫者当先。
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创新突破、一次次扩能增效……
我们参与、见证、记录了西江黄金水道迅猛发展的非凡十年。


就在10月28日,红花二线船闸建成通航,柳江水运通航能力从500吨级一跃提升至3000吨级,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水运保障。到今年年底,西津二线船闸建成通航后,3000吨级船舶可通过西江航运干线从南宁直通粤港澳大湾区。
平陆运河开发建设的战鼓擂动,鸣响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的新乐章。在新时代的潮头,我们将全面提高船闸运营管理水平,全力加快绿色能源开发,建设“绿色西江”,打造“智慧船闸”,高效率提升内河动能,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