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无
- 发布时间: 2023-09-11
- 来源: 无
- 作者: 超级管理员
近日,广西日报-广西云记者探访“广西—文莱经济走廊”旗舰项目文莱摩拉港,聚焦北部湾港集团在文莱的业务发展、合作共赢。

北濒中国南海的文莱,是一个寓意“和平之邦”的国家。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深化中文两国合作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古老的海丝情谊与崭新的丝路精神,正在中文两国间深度融合。
作为“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新平台的“广西—文莱经济走廊”,也在过去10年间迈向实质与纵深,从互联互通到向海经济到传统贸易,渐入佳境的合作迎来更巨大的机遇与更广阔的空间,让中国与文莱同道相成的步伐更加有力。

其中,“广西—文莱经济走廊”框架下的旗舰项目——文莱摩拉港项目,跨山海之远,书写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全新故事,助力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和共享共赢的理念在美丽而颇具神秘色彩的文莱,生根开花!
01
中国方案
开创共赢新局面
8月29日清晨,摩拉港一派繁忙景象:大型集装箱船有序停泊在港口,巨大的绿色岸桥流畅地抓箱卸货,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上下起落,被高效有序地堆在不同区域……摩拉港是文莱唯一的国际深水港口,也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

时光回溯到6年前,摩拉港却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之前,受限于相对滞后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技术,低工作效率和高物流成本一度让摩拉港陷入经营困境,有近20年没有采购新设备。
2017年2月,摩拉港终于迎来蜕变的契机。中国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摩拉港有限公司接管运营工作,实施这个“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的旗舰项目。
从广西北部湾越洋而来的“中国方案”,开始改变这个国家唯一港口的面貌,为这座港口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在接管摩拉港集装箱码头5个月后,新增的4台集装箱正面吊、3台集装箱堆高机等流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港口财务系统上线工作,实现港口全面信息化管理;利用北部湾港集团领先的数字经济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操作模式、业务流程、现场管理、机械设备进行优化升级,大幅提升货物吞吐能力……

海波依旧,丝路维新。在“中国方案”的助力下,历经近半个世纪风雨的深水老港口迅速展露新颜,展现自信身姿。
2020年4月起,承接文莱国家储备粮业务,并引进广西绿色氮气储粮系统,有效控制大米虫害及潮湿问题;2021年2月,摩拉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摩拉国际渔港公司成立,全面负责渔港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及维护;2021年9月,与文莱化肥工业公司签署5年服务协议,为颗粒尿素出口承担物流、操作和港口装卸服务……
繁忙的摩拉港,涌动的新气象,给当地人带来充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与中国合作运营是最佳选择。”该公司COO法基拉是名“老港口人”,如今参与到“中国方案”的实践中,让他更坚定与中国同事们共同努力的决心和信心。
该公司行政部副经理雅妮透露,职工人数已从2017年的120人增至2022年的254人,其中职工本地化率达96%,收入水平也较接管前增长三成以上。
各司其职、携手并进,摩拉港的华丽蜕变,开创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赢新局面。
02
广西特色
探索“港产园”发展

今年7月8日下午4时许,一艘满载文莱特色产物的货轮从摩拉港出发,目的地是中国广西钦州港。
这一次的驶离,并非一场告别,而是一种连接——这是文莱正式开通的首条对华集装箱直航航线。这意味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点之一的广西北部湾与文莱连成“一条线”,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与东盟东部增长区有了新的“贸易大动脉”。
对于摩拉港有限公司而言,这亦是一件航标性的大事——不断畅通的运输通道,刷新着中文两国贸易的“时空距离”。
10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频繁的海上贸易和交流,赋予了陆海相连的广西乘风破浪之勇气、向海图强之决心、港通天下之豪情。

其中,北部湾港集团通过整合广西海港资源,建立起现代化的港口群、临港产业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等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这是广西北部湾港与中国北方各个港口的不同之处。”摩拉港有限公司CEO曾彩礼表示,正是这样的“广西特色”,被文莱政府所看中。
“当今海外港口设施互联互通,正在有力支撑贸易投资畅通和文明交融沟通。”曾彩礼告诉记者,以港口合作为依托,推动港口后方产业开发,合作建设工业园区、自由贸易园区等,助力区域贸易繁荣,正成为中国海外港口合作建设的主要逻辑。
曾彩礼透露,摩拉港未来也将参照中马“两国双园”国际产业合作新模式,积极探索中文两国“港口—产业—园区”协调发展模式,“广西特色的成功实践,与文莱政府以经济多元化为目标的‘2035宏愿’相一致。”
03
北港效率
赢得多方赞赏
今年2月21日,在摩拉港有限公司成立6周年之际,文莱首相府部长兼财政与经济部第二部长刘光明寄语公司:“我们相信,在连接文莱在东盟东部增长区的贸易物流和促进文莱的经济发展方面,公司可以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言语中,既有对过往成绩的赞许与肯定,更有对“北港效率”的期许与信任。

“我们是实实在在地投入管理技术,全心全意地运营这个港口。”摩拉港有限公司散杂货操作部经理黄开宽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摩拉港岸桥作业效率比2017年提高56%,达到25自然箱/小时;船舶作业效率比2017年提高139%,为38.3自然箱/小时。

志在万里,勇攀高峰。回顾摩拉港发展历程,法基拉坦言,“北港效率”的体现之处,其实远不止这些。
正式接管后,公司首年即改变了港口长期亏损、依靠政府补贴的局面,实现了扭亏为盈,保持了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6年来,摩拉港营业收入与利润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3%,利润同比增长171%。”法基拉表示,目前,摩拉港已一跃成为东盟东部增长区集装箱作业效率最高的港口,不仅重塑了摩拉港在当地市场的形象和口碑,也赢得文莱政府、社会各界及码头客商的高度赞赏。
文莱泰兴贸易有限公司在摩拉港租用仓库已有多年,如今“北港效率”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让公司有了长期续租的打算。该公司采购经理徐道富表示,过去公司一个月有最多只能进口60、70个集装箱的货物,但现在每月已经超过了上百个,“提取货物快了很多,费用也节省了不少,生意自然也是越来越好。”
眼下的摩拉港,正在加快推进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做强港口主业,寻求拓展新业务、新航线,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地区辐射能力。